拾稻穗的日子
文/吴玲玲
“古人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”刘禹锡的这首《秋词》,实在是将秋天爽朗、明亮、洒脱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。而在田野间疯跑的孩子,对这样的秋天再熟悉不过。
九零后的孩子大多都知道,那时的教育讲究培养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这里面,我最喜欢的就是劳动课了。那时的劳动课,是真正的劳动课。我们的劳动课会根据季节分为三部分:春天采茶,秋天拾稻穗,冬天砍柴。这样的劳动课,更是教我们学会了珍惜粮食,知晓父母的辛苦,明白了读书的真正意义。
由于家乡信阳盛产毛尖,大到县城,小到家家户户,随处可见成片的,或零星的茶树。采茶便成了人们的生存之道,从会吃饭开始就接触了。春季的采茶劳动对我们来说,更像是一场同学好友之间的郊游,又是一场默默无名的比赛。劳动是光荣的,在那时不是口号,每个班级采茶前两名是有实质的奖励。采茶时,有竞争意识的同学互相竞争,淡然的同学就三五好友一起,聊天说地。我们的情谊和理想都是在茶树上长出来的。冬日的砍柴,利用周末时间,去山上捡拾干枯的枝丫和松针,捆绑好,让家长抽空送去即可。
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秋日的拾稻穗。每次拾稻穗学校都会放下午的半天假,孩子们各自归家,自作安排。对我而言,这就像一个节日一样,我自由且不会挨说,更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去玩,去疯,去亲近自然。出发前,我们会在庄子里从南到北的跑一圈,约好小伙伴,说好从谁家的稻田开始捡起,再一起出发。拾稻穗,一定是去已经收割的田里,去捡遗漏的一些稻穗。捡稻穗就像是寻找宝藏一样,也极其考验一个人的眼力、细心、耐心。同一片稻田,同一埂,前一人走过一个都未捡到,后来者却能找到遗漏的稻穗,这就是区别了。稻穗如同跟我们躲迷藏的精灵一样,不仔细辨认和寻找,会无缘相见的。与稻子相似的稗子会伪装来迷惑你;也有隐藏在田里的稻茬上面的,金黄成一体;也有被踩入泥里覆盖住了,只留一个稻穗尾巴;也有被忘记割掉的一两根,就那么孤傲的站立在那里。我们拎着小篮子或者小蛇皮袋,找到了一穗,立即收入囊中。拾稻穗累了的时候,遇见的每一株植物,每一个小动物都是我们的朋友,可以伴我们玩耍。我们也丝毫不担心完成不了学校布置的劳动任务。
我们头顶是湛蓝的天,脚下是金色的稻田,稻田高高低低,稻子的收割是随机的。没割的稻田是秀发一片,看上去像一张金色的大床;收割了的稻田就剩下了接近脚踝高的稻茬,看上去疤疤癞癞,真是丑极了。可就是这丑丑的稻田给了我们无尽的快乐和自由。稻田临近着河流,水声潺潺,河床上有牛儿在安静的吃草。我们累了,就坐在田埂上,看着牛儿吃草。它大嘴一张,舌头一卷,草儿就被吸入口中,大口咀嚼着,嘴边流出了白色的涎。分不清草儿是被它咬断还是硬生生地拔出,只听见类似“嘶啦”的声音,它一口接一口,空气中也会飘来青草的味道,那是草儿的呼救,可惜我们不懂。牛儿在的地方还会引来白色的鹭鸶。我们不知道它的学名,只管叫她“鹭鸶”。她如同仙鹤一样,却比仙鹤更加的小巧玲珑,她浑身洁白,偶尔尾部带点黑色,这也丝毫不影响她的美。她有纤细悠长的脖子,长而细的脚,她站立在水边,倒映在水里,无需任何的动作,就是天然的舞者了。
她会在河流边觅食,也会落在牛儿背上,帮牛儿吃点身上的虫子。一个黄牛背上站着仙鹤般的鹭鸶,就像是黄土地上,养育出了钟灵毓秀的人物一般。
这小小的一片风景,就会让我们忘却劳累,探索者自然的神奇。待到太阳将要往下走时,我们会如梦初醒般,返回稻田继续寻找稻穗。即将迎来黄昏,凉风阵阵,我们却干劲十足,像个小雷达一样,在田里来回奔走。直到夜幕降临,传来各家叫喊小孩回家吃饭的声音,我们才回家。这样才能显示我们有在认真拾稻穗,没有偷懒,尽管稻穗不多,我们也是一副理所当然,神气十足的模样回家。那天的晚饭吃的比平时都多,想来,是真的累着了。
如今,拾稻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,拾稻穗的小孩也渐渐长大,他们的孩子也不需要拾稻穗了。可拾稻穗时天真和快乐,却是平淡日子里的一颗糖,不仅让童年丰富多彩,也偶尔回忆滋润一下长大无趣的自己。
秋高气爽,太阳明媚而不辣,阳光正好,你也正好,不如抽空,去拾一束稻穗吧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