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苦瓜小记

张文竹

最近,一位沪漂在网上分享在上海开荒种菜买菜的视频,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围观、点赞。看到他的视频,不禁让我回忆起了和妹妹一起摆摊卖苦瓜的往事。
前年暑假,我和妹妹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。一进门,我们就被院子里的景象惊呆了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。原来,为了种好苦瓜,爷爷在院子里用废旧的木棍搭了满院子的木架,从东边的棚子一直延伸到西边的院墙。现在木架上爬满了苦瓜藤,宛如一个天然的凉棚。
那是一片怎样的绿色呀!翠绿的藤蔓在木棍间肆意攀爬,无拘无束。金黄色的小花零星地点缀其间,让人心生爱怜。藤蔓密集的地方,密不透风,把院子遮蔽得严严实实,看不到一点儿蓝天;藤蔓稀疏的地方,能看清像手掌一样的叶子,干净水嫩,甚至可以看清上面的经络。晴天的时候,阳光就会透过这些密密麻麻的叶子,在院子里投下一个个斑驳的影子。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,一个个嫩绿的苦瓜从木架上垂下来,有的长得笔直笔直的,有的长着长着便卷曲了,还有的调皮地把身子藏在叶子里,只露出一个小脑袋。它们形态各异,个顶个的鲜嫩,用手指轻轻一掐便全是饱满汁水,显示出过分的、近于夸张的旺盛。
这些苦瓜能长得如此俊俏,想必,爷爷一定在它们身上投入了全部的心血。爷爷年轻时就因劳累过度患上了关节炎、风湿病,两腿一直都无法伸直,但一生要强的爷爷却从未停止过劳作的脚步,即便现在已年近八十岁的高龄。这片充满生机的苦瓜藤和那窝被养得肥肥胖胖的兔子,就是爷爷勤劳的见证。
苦瓜长得长,结得多,我们一家人根本吃不完。爷爷就会摘一些送给街坊邻居,剩下的就拿到集市上去卖。一家人都心疼地劝爷爷别再干了,好好享享福,可是爷爷从来不听。我们知道,他是怕给儿女们增添负担。
可是爷爷连走路都需要拐杖,可想而知,装车、摆摊这些力气活爷爷干起来是多么吃力呀。于是,我和妹妹一拍即合,当即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去替爷爷赶集卖苦瓜。
为了保证苦瓜的鲜嫩,我们摘苦瓜时起了个大早儿。看到个头适中的苦瓜,我们就一手紧握着它,一手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把它剪下。为了防止“漏网之鱼”,我们把瓜藤检查了几遍,确保把成熟的都摘完了才把它们装进了纸箱。看着苦瓜装了满满一箱,我和妹妹早已忘记了早起的疲惫。我们把长得有些丑的苦瓜专门放在了一个袋子里,准备便宜处理。机灵的妹妹还张罗着做了个广告牌,只见她三两笔就勾勒出了苦瓜的形象,并写下了“自种苦瓜无农药”几个大字。没想到妹妹还挺有商业头脑,我对她连连称赞。带好收款码、零钱、塑料袋、电子秤等必备的用品,我们就信心满满地骑上爷爷的电三轮出发了。
来到集市,我在卖菜的区域找了个角落,忙着摆起了摊,妹妹则去其他摊位打探了苦瓜的价钱。我们坐在马扎上,准备迎接当天的第一波顾客。可是,半个小时过去了,根本没人注意我们的摊位。只有一个人问了问价钱便走了。此刻,我们的心里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,看不到一点儿希望。“万事开头难”,我安慰妹妹:“来都来了,更何况我们的苦瓜这么嫩,一定会有人买的。”在无聊的等待之余,我们时不时挑选着长得最好看的苦瓜,放在摊子最上面,用来招徕顾客。
终于,我们等来了第一个诚心买的顾客,是一个年轻的姐姐。“这都是我爷爷自己种的,没农药,放心吃”,我边说边打包、称重、算账。就这样,我们的摊子终于有了第一笔收入。接下来,我们就又陷入了无聊的等待,期盼着下一个有缘人的到来。
随着中午的临近,太阳越来越毒,一点儿风都没有。热了,我们就用扇子扇一扇,渴了,就喝几口自带的水。酷热难耐的时候,我们多想去买两根雪糕呀,可我们谁都没有说出口。因为我们都在心里想着,爷爷要在这里守多久的摊子,才能换我们的一根雪糕呀。
集市上的行人越来越少,我们硬撑到中午十二点,就收摊回家了。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,经过半天的坚守,那次我们的苦瓜只卖了不到一半。回到家后,爷爷奶奶却一个劲儿地夸我们比他们平时卖得多。当我们把卖得的二十多块钱交给爷爷的时候,他却执意不肯要。
那次卖苦瓜的经历,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。从那以后,爷爷在我们心里便成了英雄般的存在,更成了时刻牵挂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