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里的“书屋”

文/安若晴

每次陪父亲前往田野,总会途经一条街道,那是一条我曾走过无数次的街道。
如今,它焕然一新,变成了橡胶跑道。当我放眼望去,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,街道既熟悉又陌生。童年在此生活的点点滴滴,宛如一部部影片,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放映,那些记忆似乎近在咫尺,可伸手触摸时,却又感觉远在天涯,遥不可及。
对于那时的我来说,家和街道是我唯二不多的活动区域。我在这里出生,在这里上学,也在这里长大。最惬意的日子是在家中的那间小小的书店里度过的。那是家里闲置的几间门面房,母亲当时觉得既然空着也是空着,不如开个小店吧!
于是,她精心挑选了其中一间朝向极佳的屋子,开起了书店。从书店的整体布局到每一个细节装饰,都是她亲力亲为,一手操办起来的。就连书屋里陈列的书籍,也都是她不辞辛劳地跑到各个书店亲自挑选采购的。
正因如此,这家书店虽然看起来面积不大,却犹如麻雀一般,五脏俱全。母亲着实考虑得很周全,从当时深受大众喜爱、风靡一时的琼瑶小说、金庸武侠,能勾起孩子们无限乐趣的连环画,再到那一本本密密麻麻、涵盖各科知识的辅导资料,甚至连各类学习用品,都被她一一收入店中,使得店里应有尽有,能满足不同顾客的多样需求。
它也像一个缩小版的世界,满足了我的所有需求和渴望。一放学,我就第一时间冲到书店,看着满墙的书籍,经常发出不知该看哪本的感叹。这些书本填满了我的整个童年时光,这里也俨然成为我和同学们的乐园,我们亲切地称它为“书屋”。
有了这一片小天地,我读书也方便了许多。那段时间,我们三五成群,大家下了学就相聚于此,各自沉浸于书海,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籍,沉迷在书中,无法自拔。我们时而因文字中的欢乐而哈哈大笑,时而又因情节的悲伤而默默流泪,时而抬头看见彼此的窘相而互相嘲笑。
渐渐地,我的阅读范围变得广而杂。除了老师推荐阅读的“青少年读物”以外,我还喜欢读连环画、读有趣的《故事会》、还有玄幻小说......这些书籍,让我如饥似渴般地吸收着养分,也让当时我的语文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,尤其是作文,是语文老师眼里的范文,经常被拿来在课堂上跟同学们分享,可让人骄傲了。
初二的一个夏天,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小雨,母亲冒着雨骑着自行车载着我,前往报社投递我亲手撰写的小作文。几天后,它很幸运地被刊登在了日报上,还是班主任顾老师在阅读报纸时发现的,她激动地找我确认这个人是不是我,我羞涩地点了点头。可由于种种缘由,写作的热情最终被生活的琐碎掩盖,那份初心,也尘封了多年。
似乎从这一刻起,后面所发生的一切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。数月后,一向人气爆棚的“书屋”也渐渐淡了下来,也许是小学和初中搬离街道开始,人烟渐渐稀少了,年轻人都拥到新的市场、寻找到了新的商机。无奈之下,母亲只好做出了关闭的决定。那一刻,我是有点难过的,我不敢想象,那些陪伴我成长的书籍,终将消失于我的生命之中。于是,我默默低下头,把它们一一收起留作纪念。其余的书籍,则等待着命运的安排,或许它们会遇到新的读者,或许在某个角落里独自绽放。
“书屋”关闭之后,那扇熟悉的门被缓缓合上,如同为我的童年时光画上了一个落寞的句号。那曾经承载着我们生活记忆与深厚情感的儿时“乐园”,就像一艘在岁月长河中渐渐远去的孤舟,承载着我的欢笑、泪水和成长,慢慢消失在视野里,最终模糊在记忆的深处,只留下它当初那美好的模样,宛如夜空中最遥远的星辰,璀璨却无法触及,只能在心底的最深处遥望。
不过人啊,总是比自己想象中还要长情。那些与书屋有关的珍贵记忆,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,反而如同古老城墙下盘踞的树根一般,在心底越扎越深,与灵魂紧紧交织。我将这些记忆小心翼翼地、深深地藏于心底最隐秘的角落,就像珍藏着一坛历经岁月沉淀的陈年老酒。在某些不经意的静谧夜晚,当我轻轻打开这记忆的闸门,那些过往的点滴便如醇厚的酒香飘散而出。我仿佛能看到那满墙的书籍,听到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,感受到母亲为书屋操劳的温暖。
在这喧嚣的世界里,这些回忆是我心灵的避风港,是我在漫长黑夜里的璀璨星光,照亮我前行的路,也让我在疲惫的生活中,依然保有一份童真和对美好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