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的臊子面

 文/毛晓梅

“隆冬到来时,百花即已绝”。秋风渐行渐远,冬日的脚步悄然临近。在这个秋风萧瑟的季节里,总让人不由地怀念起曾经那些温暖人心的记忆,尤其是父亲亲手做的臊子面,那熟悉的味道,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,穿越了时空,时时温暖着我……
父亲不善言辞,却有着一双巧手,总能将平凡的食材变成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。臊子面,这道源自家乡的传统面食,在父亲的手中,似乎被赋予上了新的生命,每次我都能吃上两大碗。制作臊子面的过程繁琐而讲究,从选材到烹调,每一步都需精心雕琢。父亲总会亲自挑选上好的面粉,他说,“好面才能做出劲道的面条。”他先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盐,水和盐不能多,也不能少,多一分则软,少一分则硬。接着加入碱面,父亲开始揉面。不一会儿,白亮光滑的面团便揉好了。父亲揉完面时还完美地做到了三净:手净、盆净、案板净。和面、揉面、醒面,每一个步骤,父亲都一丝不苟,仿佛在与面团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。父亲常说,“做事如和面,都需耐心细致,不急不躁,定能成就佳作。”
臊子的食材更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心。牛肉、生姜、土豆、胡萝卜、豆腐、泡好的黄花菜和木耳都被父亲切成大小均匀的小丁,盛在了各色碗里备用。接下来就要制作臊子了,父亲总是很认真。他先将锅烧热,倒入适量的油,待油温恰到好处时,立即将肉末倒入锅中,用铲子不断翻炒,放入姜沫去腥增香,加胡椒粉、生抽调味,再倒上老抽上色,直至肉末变得金黄酥脆,香气四溢,接着依次加入葱花爆香,放入胡萝卜翻炒,倒入土豆丁继续翻炒,加入开水、豆腐、泡好的黄花菜和木耳,起锅时再点缀一些香菜,用于提香。于是,当浓郁的臊子香气在厨房里氤氲开来时,我便知道:一顿美味的臊子面即将出炉了。
臊子做好后,面也就醒好了。父亲拿出那根家中使用多年的擀面杖,先用双手紧握擀面杖的两端,来回有节奏地推动着面团,来回几下,便变成面饼。再把面饼卷在擀面杖的中间,双手分别按压着面饼以外的擀面杖,往前擀一下,再往后拉一下,每反复擀几下,再将面皮松开,转动90度角,再重复撒面粉,卷、压、抽擀,如此几个回合,在擀面杖的碾压下,面饼逐渐变成了一张透亮光滑轻薄的大面皮。父亲将面皮一层一层叠放在案板上成长条状,在上面撒一层薄面,右手拿刀,左手按压面饼,右手切下一刀,左手便往后挪一下,一眨眼功夫,一排粗细均匀的面条便排列在眼前。最后,父亲将切好的面条捋顺,再撒些干面粉,防止它们粘连。
每当这时,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围坐在餐桌旁,等待着父亲的臊子面上桌。那热气腾腾的面条,搭配着色泽诱人、味道鲜美的臊子,面条的劲道与臊子的鲜美完美融合,每一口都鲜香美味。父亲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我们吃,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。他还告诉我们,“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要像做臊子面一样,将就不得。要用心去感受,用爱去做事,专注其中,方能收获真正的成功与幸福。”
如今,岁月流转,父亲早已不在人世,但父亲的臊子面味道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。每当冬日来临时,我都会尝试着去为家人做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面,让这份家的温馨与深深的爱,传递下去。我学着父亲的样子,仔细挑选食材,认真切肉菜、炒臊子、擀面条,每一次尝试,都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当年的用心与付出。是啊,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种精神与爱的传承,它教会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像做臊子面一样,要专注、要用心、要有热情与爱,才能更好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