洒落在人间的月亮

文/王锋

徐淑的《答秦嘉诗》里有这样一句:“悠悠兮离别,无因兮叙怀。”自此一别,何时才能与您相见,行前竟不能和您再见面一叙衷曲,我亲爱的父亲。
每当中秋月圆之夜,皎洁的月光如丝绸般铺满了大地,市廛熙攘之时,我内心便翻涌成海,难以诉诸清楚的是对父亲无尽的思念。
父亲意外离开已有十六年了,自打我记事起,就发现他喜欢摸索一些新奇的事物。让我最难忘的是父亲烹制的一手好菜,虽然我们的家庭并不富裕,可是无言的他总会在各个节日为我们做出各种带有花样的美食。
我所吃的第一块月饼也是出自父亲的那双宽大,青筋四凸,有些粗糙的大手。八月十五的当天,家里热闹得就像过新年,放在院子里的蜂窝煤炉子烧得正旺,呼呼地吐着火舌。
父亲便早早起来,与母亲两人互相搭手。母亲负责和面,拌馅料则由父亲来负责。说起拌馅料可是个技术活,要掌握各种食材的配比,那时候家里没有多么丰富的食材,可这难不倒父亲。他在过节前很多天就把苹果切成了条,橘子皮洗净用糖腌好。八月十五这天,把这些食材都混合在一起,放上白糖、香油和一些蜂蜜,黏黏糊糊的一大盆,我那个时候还取笑他,“爸爸,这能好吃?”
他笑而不语,母亲说,“你爸可能耐呢!”从不识字的母亲言辞里,我听得出,那是母亲对父亲是打心里认可的。
父亲拿起一团母亲切好经过醒发油润的面皮,将馅料捏成圆球状包进去,再摁进自己制作的木制模子里,那模子里还刻了“花”、“好”、“月”、“圆”的字样,好不有过节氛围。
从模子里出来的月饼,一个个变得有模有样,齐齐整整,圆圆润润的,接着,再放进在炉子上发热的铝锅里。铝锅是父亲用废铝盆制成的,锅柄缠绕的线圈上的塑料皮都已经被高温烘烤的黏在了一起变了色。
父亲拿着马扎一本正经地坐在炉子旁观察着火势,等待着第一锅月饼出锅,“一块蜂窝煤快烧透的时候,就可以出锅了。”父亲告诉我。
片刻后,锅盖掀开时,金黄的月饼直飘着香气,看得人眼里心里都着急,“爸,我要吃!”
“不能,要先敬祖辈!”父亲略微有些严厉的语气。
他从厨房里拿出一个圆而没有磕碰过的小碟子,拿出几块月饼来,依次码好,将它们放在灶台旁边的窗台上。我痴痴地等待,当光线照进来,那些油润的月饼似乎还发着微光。
八月十五的白天父亲就在耐心地准备吃食。夜晚,母亲将所有的吃食端放在一起,一家人齐聚在一起,那个时候的月饼是我吃过最香甜的,我感受到的是家的无比温暖。
可谁曾想,这样的美好,会因为一场意外戛然而止。父亲离开得很突然,也让我一时不知所措。在他离开的前几年,我会怨愤地觉得这世界不公,听见路上有同样的乡音和背影会泣不成声,会思念他陪我上中学的那几年,每天风雨无阻接我放学一同走过漆黑的街巷;会思念他给我说过的很多有哲理的话,我甚至责备自己那个时候不够懂事听话。
十几年过去了,我有了自己的家庭,生儿育女。但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,我再也没有吃到过父亲做的月饼,而他制作月饼的那些老伙计也早已被母亲收起。
可我在这个时候,似乎才明白了父亲的深意,才明白了活在当下是多么的珍贵。所以每年八月十五时,我都会提前给母亲打去电话,“妈,今年的月饼我来准备哦!”
“别买多啊!古灵精怪的丫头。”母亲喜悦地回应。
我会买一些少有并且特别的月饼,提回家去,也学着父亲的样子,拿一个小碟子,放上几枚月饼在阳台上。
洁白的月光映衬着这些黄灿灿的月饼,我心里好像感受到了父亲强大的爱意慢慢沁透了我的整个身体,“爸爸,今年的新口味,你也要尝尝哦!我们都安好,您放心吧!”
啊,父亲;啊,我的父亲。您是一枚洒落在人间的月亮,是落在我心里的一枚月亮,照亮了我的心,引导了我未来的路。
此刻,我手里捏着一枚小小的月饼,默默地咀嚼着,每一口都是思念的甜。而我,也大抵会学着父亲的模样,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枚明月吧……